动中求静
传统太极拳歌诀“动中求静”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:
第一,在拳术上讲,动起来是,虽然周身都在运动,甚至在技击中快速的动步。但是,其劲还要像在规规矩矩的站桩一样,每一部位都是整的,每一个重心转换,犹如慢练时一样平稳、自然。
某些国外的武术流派反对在实战中运用步法,他们认为在快速的技击过程中,一旦动步不当,很容易陷入绝境。尤其是在持刀、剑、枪相搏之时。这个笔者也是认同的。但是,内家拳的智慧也在于此,既然自己动步很容易陷入被动,那么怎么解决呢?内家拳有它的解决办法:首先,既然,我方动步危险,那么对方动步是不是也很危险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那怎样在技击中逼迫对方动步呢?这就要练习打法和战术,培养距离感,苦练步法,努力使动步之时机动灵活,而又不失定步时可以发出的巨大的打击力。这就是智慧。八卦掌、太极拳、形意拳等拳术就是如此;
第二,指的在心理层面的功夫。即王阳明先生所讲的“此心不动,随机而行”。在武术中指的是技击时,自己可以做到心如止水,波澜不惊;
这样就可以处处保持冷静,练功中可以使自身心平气和,技击中则可以更为清晰的判断敌我的情况,并因此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第三,太极拳在运动之时,劲都是走弧形的。弧形是有无数的点组成,技击之时不像练功,要把每一动作做到位,有时情况紧急,也许刚做一半就要马上因敌变化,或改变劲力或发力结束。所以,每一个运动之时,都包含在一瞬间变化的意思。
静中寓动
“静中寓动”指在生活中或者在练功之时,虽然外在是静的,但是,心意是在战备状态下的,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也蕴含着动的能力。
就如站浑圆桩之时,如有敌人进攻,则可以做到瞬间周身之劲随敌变化;或者如练习套路摆型时,虽然外在有断续之处,但是其劲仍是合着,其意仍是连着。太极拳歌诀,“不动如山岳,动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”既是此意。
东莞南城归真太极拳社原创